庭上见功力 庭下有复盘
——西安市灞桥区人民检察院开展跟庭评议活动侧记
“经过2个月的努力,跟庭评议活动在灞桥区检察院取得了显著成效。公诉人的出庭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案件办理的质量和效率也得到了极大提高。这些成果的背后,离不开院里对活动高位谋划、全程跟庭、中期复盘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实践。”7月3日,西安市灞桥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张英对记者说道。
今年4月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全国检察机关刑事案件出庭支持公诉评议活动工作部署会。这是最高检首次部署对全国检察机关出庭支持公诉活动进行跟庭评议。自今年4月起,西安市灞桥区人民检察院积极响应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跟庭评议的工作部署,通过2个月的深入实践,不仅强化了公诉人的出庭能力,还极大提升了案件办理的质量与效率。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体现了灞桥区检察院对司法公正的执着追求,也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检察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为确保跟庭评议活动的顺利开展,灞桥区检察院院领导亲自挂帅,与法院、上级检察机关进行多次沟通协调,共同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该方案不仅明确了活动的目的、庭审排期、评议质效等核心要素,还特别强调了案件选取的多样性和庭审准备的充分性,旨在通过不同类型的案件,全面检验公诉人的应对能力和专业素养。
在案件选取上,灞桥区检察院注重涵盖刑事犯罪的各个领域,从常见的盗窃、诈骗犯罪到复杂的经济犯罪、职务犯罪,确保评议活动能够全面反映公诉工作的实际情况;同时,通过与人民监督员的深入沟通,确保评议主体对案件背景、法律适用等方面有充分了解,为后续的评议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跟庭评议活动的核心在于“全程”与“即时”。在连续8场的评议活动中,人民监督员全程参与,从查阅文书、了解案情到现场旁听、即时记录,每一个环节都留下了他们严谨细致的足迹。通过“三步法”——现场旁听、即时记录、双向座谈,人民监督员不仅能够直观感受到庭审的氛围和节奏,还能对公诉人的表现进行细致入微的点评。
评议过程中,人民监督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如加强证据链的构建、提高法庭辩论的针对性等。针对这些建议,灞桥区检察院迅速建立了即评即改联动机制,确保庭审结束后24小时内向检察官全面反馈情况,并明确整改方向。这种“一案一评议”“一案一提升”的做法,促使公诉人在每一次庭审中都能有所收获,不断进步。
检察官张英在谈及此次活动时感慨地说:“人民监督员的监督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平时难以察觉的问题。这种即时的反馈和整改机制,对我们的成长帮助非常大。”
人民监督员张彬娟也对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公诉人在庭审中的表现非常专业,证据归纳总结清晰明确,对被告人有罪、罪轻的意见评价客观公正。同时,作为律师,我也从案件选择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进一步提升庭审的对抗效果和检察工作的质量。”
随着“庭审评议活动月”的深入进行,灞桥区检察院及时对整体情况和整改进展进行了总结跟踪,并形成了详细的工作通报。为了进一步征求意见建议,增进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认同感和信任度,灞桥区检察院还邀请部分人民监督员代表参加庭审评议反馈会。
人民监督员代表参加庭审评议反馈会。
在反馈会上,人民监督员代表纷纷发言,对灞桥区检察院的公诉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这些建议涉及庭审程序、证据展示、法庭辩论等多个方面,为灞桥区检察院进一步提升公诉质效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人民监督员在跟庭评议活动中对检察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将以该活动为契机,聚焦短板弱项,以评促改,从庭审对抗、法庭教育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履职能力和工作质效。”该院副检察长王旭清在庭审评议反馈会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