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派驻区检察院的网格员毋紫嫣,在长安区人民检察院从事“网格+检察”融合工作已经一年了。一年来,最初的兴奋感逐渐散去,我也在手忙脚乱、层层闯关中有了很多新的感悟。
第一关
初探社会治理的“数据迷宫”
第一次进入到西安市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筛查涉及检察机关的相关线索,看着信息平台上密密麻麻的数字信息和电子文档,我着实是读“天书”一般头昏脑涨。
尤其是我这个大“社恐”在得知还需要实时调度其他网格员,做到“人熟、地熟、情况熟”更是心惊胆战。
好在有经验丰富的同事耐心引路,她们教会我,面对每一条工单要清楚核心问题:
这事反映了群众哪方面最急切的诉求?
哪一项检察职能能够发挥作用?
终于“人熟、地熟、情况熟”的要求从令人畏惧的高山变成了脚下可以踏实踩稳的基石。
第二关
摸索社会治理的“民生针脚”
借助便利的信息系统,网格员的亲历信息能及时传达给检察官。如何做好沟通的桥梁,让“云平台”助力检察监督,就成为了我的第二关。
2023年底,检察官在办理一起快递公司无牌照三轮车交通事故案中发现肇事车辆属于无牌车辆,而且快递员也存在无证驾驶行为。
为了摸清辖区快递站车辆管理情况,我们向网格员们发出请求,请大家走访时多关注了解快递站的有关情况。没多久,附近有快递点的网格员就都给我们反馈了信息,大部分快递点的车辆都属于无牌车辆,而且快递站人员流动性大,交通安全教育做得也不到位。
网格员们还带来了快递员们的心声,因为无牌车辆无法办理保险,导致发生事故后,快递员自身权益和赔偿问题都难以得到保障。
针对这一情况,检察官向涉案快递公司发出检察建议。后续,该公司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自查,将车辆更换为符合备案登记标准的车辆并购买商业保险,对快递员定期开展安全培训。车轮上的奔忙撑起了城市运转,这件小案的妥善办理,也希望能为这份新兴职业托起尊严与保障的微光。
第三关
感悟检察履职的“多样温情”
检察院里不只有那些“成案”案件,也有很多线索和群众诉求因为事实模糊、证据不足或超出了职能范围等原因,最终没有转化为案件办理。
以前看到这些工单,我觉得白忙活,内心感受挺失落的。但当我看到检察官们耐心听取控申申诉的诉求,用方言和朴实的大白话讲清楚案件背后的道理;在田间地头、市场商贸间,寻找类似情况,争取以类案治理的形式让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涉及企业权益受侵害的情况,检察官们还会积极走访驻区企业,帮助他们依法经营、健康发展……
我的想法变了,无论成案与否,检察官都在为这张社会治理蓝图,小心翼翼而充满希望地缝下一针一线。这些查而无果的记录,既让我明白了检察监督的边界,更让我感受到别样的司法柔情。
第四关
永葆探索未知的“空杯心态”
同下沉社区村镇的网格员不同,我的职责更偏向于协助网格事件办理和管理。起初,难免会被误解为只是坐在后台看数据“走过场的工作人员”,但缘于此我也有了更多工作体验。
第一次协助检察官给涉案困难群众上门办理司法救助,第一次跟着去看受损农田现场,第一次到困境儿童家里走访,第一次旁听案件听证,第一次参与整理典型案件册,第一次协助举办“检网同行”检察开放日,还有第一次写工作心得……想到这个,密密麻麻的工单也变得更为亲切了。
日子久了,我也明白每张工单都是新副本,在这张答卷里很难成为满级玩家,但能够努力成为答分高的那个。
愿每个新网格员,都能在家长里短中练就“火眼金睛”,于琐碎纷争里修成“温柔铠甲”,也希望我在这个平凡却不普通的岗位上能够发挥好更多作用,帮助检察官更好履职,一起成为群众身边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