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正值开学季,公益诉讼亮剑“问题护栏”。检察官合力解决大桥上的安全隐患,全力保障未成年人安全。本期推送中,未央检察就桥面防护大量缺损涉未成年人公益诉讼案进行公开听证,让苗头性问题防患于未然,补齐现行公益维护体系的短板,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安全。案例典型,值得推荐。
亮剑问题护栏:未央区人民检察院开展涉未成年人安全公益诉讼探索
8月26日,未央区检察院就一起跨河大桥人行桥面防护栏大量缺损涉未成年人公益诉讼案件进行公开听证,并向行政机关送达检察建议书。邀请省人大代表、市检察院听证员、群众代表等参加听证,共同监督检察机关履职过程。
跨河大桥上的安全隐患
今年7月底的一天,未央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门第六检察部的一名检察官携家人在灞河附近散步时突遇暴雨,便赶到距离最近的某跨河大桥人行桥面上躲雨。“小心!”随着一声人群中的惊呼,爷爷匆忙将小孙女拉离栏杆。原来是桥上防护栏的竖向杆松动,孩子轻轻一拽,绳索一样的竖向杆底部竟然直接脱离栏杆,留下一个大缺口。“这根是松的,这根也是”“那边还缺了两根”“这也太危险了,不仔细看都没人发现……”桥上避雨的群众又发现了多处缺损,看到这里,好多家长赶紧将孩子护在身后。这次“躲雨”的意外发现,成为了这起涉未成年人安全公益诉讼案件的发端……
公益诉讼“亮剑”问题护栏
发现问题的检察官认真查阅了相关法律法规,并多次现场调查走访,了解到该桥防护栏竖向杆多处缺失、松动、断裂,最大缺口宽达37厘米,严重超出《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中关于未成年人活动场所防护栏杆竖向杆间净距的规定。除此之外,桥上也未见明显安全警示标识,未成年人在人行桥面活动时,如果和同行人员都没有及时识别危险地带,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极易导致未成年人从缺口处坠落。人行桥作为公共场所,存在人员相对密集、流动性大等特点,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标识设置不规范将给未成年人带来诸多安全隐患,致使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为了孩子的安全,不符合城市管理规定的情况要立刻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刻不容缓。经研究,我院第六检察部决定进行行政公益诉讼立案,监督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履职,尽快消除安全隐患,守护未成年人出行安全。
“同心圆”搭建“放心桥”
8月26日,未央区检察院就这起跨河大桥人行桥面防护栏大量缺损的涉未成年人公益诉讼案件进行公开听证。
听证会上,经过举证、质证、提问、评议,听证员一致认为,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立案调查具有及时性和必要性,支持检察机关向行政机关制发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未央区人民检察院当场向相关行政机关送达检察建议,建议该行政机关切实履行道路桥梁的维修养护和日常管理职责,对该跨河大桥及其他道路桥梁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破损桥梁防护栏,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加强日常养护和维修,消除各类安全隐患。该行政机关当场签收并表示,将会同建设单位尽快修复缺损栏杆,制定日常养护方案定期巡检,还市民一座放心桥,全力保障未成年人安全。据了解,该行政机关目前已经完成了对桥面护栏的全面修复。
陕西省人大代表、西安市地铁办副总工程师侯久望对本次公开听证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将充分履行代表职责,今后更加关注、支持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共同完成好保护未成年人这一光荣而特殊的使命。
未央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柱军主持本次公开听证。他讲到,“检察机关办理公益诉讼案件,目的是提醒和督促行政机关严格执法、依法行政,避免一些苗头性问题严重化,防患于未然,补齐现行公益维护体系的短板,从而最大限度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同时有利于促推法治政府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