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两行动、两措施”工作开展以来,长安区人民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通过机制共建、精准普法、数据赋能等创新举措,为企业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检察干警走进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走访等方式对“优化营商环境法治赋能工作站”进行回访。
构建“多方联动”护航新机制。内部开通涉企案件绿色通道,专人受理登记,确保涉企刑事案件线索快速受理、快速办理。外部联合区工商联、司法局、市场监管局签订《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与区税务局签订《检税合作框架协议》。建立检察机关与行政主管单位之间的数据共享、线索移转、案件研判等工作机制,从制度层面强化多元协作,凝聚治理合力。
搭建“两站四点”法治服务网。设立秦创原“两站四点”,构建全方位服务网络。在国家专业孵化园区航天基地丝路慧谷产业园设立“秦创原知识产权检察保护工作站”,在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优化营商环境法治赋能工作站”。同时以保护创新企业、乡村特色产业、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农资为侧重,在辖区4家企业设立秦创原知识产权保护联系点,形成覆盖科技创新、营商环境优化与特色产业保护的多维法治保障格局。组建“检察官+法学专家+律师代表”宣讲团,开展法律培训课堂,有效提高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创新“类案监督”数治新模式。针对涉空壳公司案件线索发现难、取证难问题,创新构建“空壳公司类案监督模型”,通过工商登记、税务缴纳等多维度数据碰撞,发现线索,推动清理辖区长期未经营市场主体1060户,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4份,有效预防了利用“空壳公司”实施犯罪行为。该模型在陕西检察机关数字检察典型案例评选活动中获评“数字检察优秀案例”。
深化“追赃挽损”治理新效能。除常态化打击刑事犯罪外,积极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截至目前,为被侵害企业共计追回2500余万元。在受理一起涉外高新技术企业跨国货款被侵占6年的案件线索后,通过主动提前介入、走访调查、召开案件分析研判会,向侦查机关提出14条补侦事项,督促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为企业追回货款395.5万元。同时向该企业提出法律风险防控建议,促进企业完善人事、财务管理制度,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企、规范一行”的效果。
检察干警前往北张村古法造纸非遗体验中心走访调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楮皮纸制作技艺”
打造“检察护智”品牌新路径。为不断深化检察护“智”工作,助推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该院积极打造“长兴”护航法治营商环境工作品牌,探索“检企需求+法律研究+司法实务+行政保护”综合保护体系,以个案办理为出发点,延伸检察履职触角,促进类案监督、系统治理,完善服务法治营商环境的新路径、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