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 > 文化寻保传

【文化“寻保传”】长安不见影山空 古都重焕汉唐风

发布时间: 2025-06-28

   唐开远门桃园路,汉影山楼枣园东。是早些年在网络上流行的西安古都游玩指南顺口溜中的一句,其中的开远门大家耳熟能详,但是这汉影山楼在哪儿?是什么来历?可能就没有多少人清楚了。莲湖区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们在媒体上看到关于影山楼遗址的报道后,带着同样的疑问开始了寻访工作……

   

   

  遗址并不好找,传承亦非易事。检察官通过询问路人和当地居民,几经周折,最终在丰隆路与大庆路交叉口的东北角,找到了被绿植覆盖的遗址所在地。 

   

  现存的影山楼遗址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长安城遗址的组成部分。关于影山楼为何而建,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影山楼是为了遮挡未央宫对终南山的视线而建,这种独特的风水考量反映出古人对于建筑选址和环境布局的智慧;另一种说法则认为西汉社稷在汉长安城西安门大道以西,影山楼遗址恰好处在这个关键位置,应是汉代的社稷遗址。 

   

  学术界尚存纷争,但影山楼遗址却仿佛是被时间遗忘的一角,周围的现代建筑与这片古老的遗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遗址静静地伫立着一个高约七八米、面积接近足球场大小的夯土堆。虽历经岁月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的破坏,但依然能从它那斑驳的身躯中看到汉初工匠们精心修葺影山楼的繁忙景象,感受到汉唐盛世的恢宏气象。 

   

  在走访的过程中,检察官们也注意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实问题。 

   

  根据《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的规定,遗址遗迹本体及其周围50米以内的范围属于遗址重点保护范围,不能进行有损遗址保护的各类生产、生活活动。 

  但是,检察官们发现和汉影山楼的基座一墙之隔的地方,就是一个再生资源回收站,回收站里堆放着大量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回收站北侧还有一个停车场,每天回收站车辆和停车场车辆进出频繁,成为影山楼遗址保护的一个隐忧和顽疾。 

   

  整改前的影山楼遗迹主体周边 

  遗址周边违法设立资源回收站,是文物破坏的高风险情形,废品堆积产生的渗滤液含酸性物质、重金属,会给遗址增加环境污染与物理侵蚀风险、造成历史风貌破坏,也增加了安全管理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九条也明确规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污染设施或进行影响文物安全的活动;已有设施应限期治理。 

   

  遗址保护刻不容缓,发现这个情况后,检察官们立即用无人机开展现场调查,了解遗址周边情况;调取相关资料,梳理遗址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邀请相关行政机关召开工作推进会,就再生资源回收站、停车场清退等问题进行探讨沟通,共同推动问题解决。 

   

  但是,光有国家机关的努力还是不够的,遗址保护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因此,检察官们在工作开展伊始就注重释法说理工作,通过一遍遍耐心细致地沟通交流,推动相关当事人对执法工作的理解和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支持。 

   

  在检察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共同努力下,遗址保护范围内存在的再生资源回收站、停车场已停止营业并进行迁址,再生资源回收站内堆放的大量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已经清运,停车场道闸已经拆除,场内车辆已全部清理。 

   

  整改后的影山楼遗迹主体周边 

   

  遗址保护是维系文化根脉、增强民族认同、促进文明传承的关键举措。检察机关通过发挥检察职能,将法律监督、行政协同、技术赋能有机结合,帮助遗址清除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的顽疾,让遗址遗迹能够轻装上阵,既守护了历史文化遗产的物理载体,也为激活文化价值、传承优秀文明、服务辖区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司法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